beat365官方最新版
加入收藏 ENGLISH

首页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实施五个“顺变倾力” 实现五个“全面推进”

              ——beat365官方最新版创构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布: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1-01-03

 

 

beat365官方最新版

校长安涛出席西部师范大学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大会并签订教师教育校际合作协议

beat365官方最新版

学生在智慧教室上课

师范生开展互联网+混合支教

学校承办甘肃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2020年研讨会

进入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角色定位、知识体系、方法技能、创新思维,特别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总结应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一批师范专业,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指标,是时代赋予非中心城市地方师范院校的神圣使命。学校顺应时势,积极实施五个“顺变倾力”,实现五个“全面推进”:一是高位识变,倾力领会和重构教师教育信息化新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二是应时谋变,倾力规划和创建智慧校园新平台,全面推进师生主动适应信息化变革;三是借势应变,倾力推广和打造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全面推进教师教育课堂革命;四是创新施变,倾力探索和开辟治理信息化新路径,全面推进师范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五是主动求变,倾力探索和建构服务育人信息化新机制,全面推进师范院校高质量协调发展。

1.高位识变,倾力领会和重构教师教育信息化新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一)深入学习,提高站位,重构教育理念。一是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精神,领会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二是组织广泛讨论,形成校园环境智能化、教学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学生学习个性化、教师教育终身化的理念。三是组织各层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2020年全国高教处长会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学习和研讨《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落实落实再落实提高提高再提高》主题报告。

(二)建章立制,确立规范,强化管理责任。一是结合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大数据技术在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制定《beat365官方最新版教师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等,建设信息化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建成校情综合分析系统,提高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二是制定《beat365官方最新版教育APP管理办法》,加强对教师教育APP的规范管理,细化实施流程,强化管控责任。

(三)专题培训,提升能力,创新教学观念。一是选派230名教师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等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二是邀请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培训专家申正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博士生导师、微课技术实验室主任赵国栋作了《自助式快课技术,打造PPT云课堂教学法》等报告,全校360余名中青年教师聆听报告。三是承办西北联盟“翻转课堂与信息化教学研修班”暨名师西部行活动,学校和甘肃、陕西、青海等省份的27所高校近180名教师参加研修。

(四)名师引领,典型示范,助推教学改革。一是邀请国家级别教学名师、国家级别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获得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钢善来校作了《国家一流课程的内涵、组织实施与申报》的专题培训报告。二是邀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黄沚青、柯佳颖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分别作了《打造浓缩“金课”,回归教育初心——关于青教赛备赛的一点思考》《展风采提能力助发展——青教赛经验分享》等专题报告3场次,培训全校中青年教师、系主任和课程负责人等700余人次。三是推荐4名教师参赛,朱艳获文科组第2名,师应龙获理科组第6名。

采取以上措施,革新了理念,形成了共识,各专业参考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启动并修订完善2018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教育,研制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跨专业、跨学科门类大类平台课程,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第二课堂,启动辅修专业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开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等教师教育课程。

2.应时谋变,倾力规划和创建智慧校园新平台,全面推进师生主动适应信息化变革

(一)整体规划,分批改建,建成智慧大楼。2019年自筹近900万元建成智慧教室30间,2020年投入近1000万元专项经费,建设智慧教室31间。两批次建成智慧教室4000平方米,包含48间网络融合交互型智慧教室、13间多屏互动研讨型智慧教室,将2号教学楼建成智慧大楼。

(二)借势发力,引进平台,打造线上课程。一是引进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等在线课程平台优质在线课程1228门。二是先期投入340万元,依托超星等录制线上课程34门。三是获批省教育部门资助引进和使用在线课程33门。

(三)带宽增容,覆盖全域,建成智慧校园。分两批次实现网络教学、办公、生活区域全覆盖。2016年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数字校园,按照《beat365官方最新版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建成信息门户、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信息平台,完成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等17个应用系统数据对接,实现校内数据共享。2017年建成覆盖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家属区的有线无线一体化万兆校园网,实现了校内网络全覆盖;共有信息点近7000个,出口带宽2.4G,无线信息点1770个,覆盖所有室外公共区域。

采用以上措施,创建教师教育信息化环境,丰富网络学习资源系统,提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了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

3.借势应变,倾力推广和打造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全面推进教师教育课堂革命

(一)制定方案,细化实施,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和落实《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实施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践教学实施方案》《2020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beat365官方最新版疫情防控期间返校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多次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校教学工作推进会。二是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处、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对外交流与合作处等部门和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及业务副院长为成员,形成了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机制。三是落实《beat365官方最新版落实领导干部听课与教学检查制度的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多次深入一线听课评课,调研指导教学工作。四是制定和实施了错峰错时开学返校和上课就餐制度,取消小课间休息时间,缓解校园空间不足、人员拥堵等现象。五是探索了单个行政班(60人以下)实施线下教学兼线上教学、两个及以上合班(60人以上)理论必修课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混合班公共课及专业选修课(120人以上)实施线上授课,确保了学生返校后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

(二)引进资源,强化培训,推进混合式教学。一是引进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及腾讯会议、微信、QQ和钉钉等即时通信软件组织线上教学。2020年春季学期计划开课1098门,开出在线课程960门,共2771门次;558名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13487人,在线学习学生超过100万人次;学生返校后138门课程通过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709门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或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大作业等形式考核。二是邀请中国大学MOOC等在线教学平台技术人员围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平台操作等组织线上教学培训300余场次,涉及教师数千人次。

(三)广泛交流,结对帮扶,推广混合式教学。一是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学校微信公众号,组织不同学院、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推出“线上教学大家谈”10期,教师教育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等组织开展线上教学研讨会16期,部分党支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线上教学大家谈活动。二是成立了学校在线教学运行保障和数据分析工作小组,强化技术培训和支持。三是各学院成立在线教学帮扶小组,安排有在线教学经验和技术特长的中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年龄较大、对线上教学系统不熟悉的教师。四是组建以专业或课程为依托的集体备课小组,实施线下小规模研课、分组群远程交流和资源共享。

通过采用以上措施,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形成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效防控机制,有效缓解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初期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心理恐慌和焦虑,破解了线上教学操作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提高了教学质量。

4.创新施变,倾力探索和开辟治理信息化新路径,全面推进师范院校治理体系建设

(一)科学研判,多元探索,确保考核质量。一是建立“预习小测验”“课堂练习”“章节测试”“讨论答疑”等线上教学测评模块,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上教学、课后辅导”等环节全覆盖。二是推进专业主干课线下考试、其他课程线上考试,提倡任课教师采取课程论文、设计等非标准答案开卷考核方式,或依托在线教学平台组织命题考核。三是强化过程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比重,绝大多数课程平时成绩占比达50%以上。四是采用中国知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首次实现了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修改、定稿全覆盖,实现了答辩前三次查重和答辩后一次查重,最终3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另有3名学生论文未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

(二)随机抽查,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督导。一是建立健全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组织返校前在线教学观摩评课和问卷调查多次,开展学生返校后督导检查、听课评议,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线上教学满意度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580份,占比71.26%。二是建构了“教务处—学院—教学系—教师—学生”线上教学网格化精准服务体系,开展问题摸排和咨询工作,每周及时收集有关信息,督查和保障教学秩序。三是利用网络小程序设计了科学规范的数据统计模板,组织填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师线上课程授课情况统计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线上课程学习情况统计表》,实施日报制度,由教务处每晚定时汇总全校线上教学信息,进行有关数据和质量分析,反馈改进意见建议。四是通过开展在线教学课堂观摩、学生返校后督导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线上线下教学质量督查。五是举办师生座谈会10余场次,持续组织课堂教学评议,确保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

(三)改造升级,优化网络,提高管理效率。投入80万元,完成“青果”教学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增加掌上校园软件,优化学生选课、评教网络流程,以微服务方式实现各项教学业务功能,并将教学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及时推送给师生。利用数字校园网上办事大厅,简化教师调课和学生请假流程。

(四)创新方式,借力网络,助推思政教育。面向2020级3800余名新生,围绕安全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开设了两场次专题云上思政课。一是特邀天水市四〇七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部专干主讲《高等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的专题课。二是邀请校史馆馆长为2020级新生上了一堂校史校情专题课,生动介绍了学校守正奋进的办学历程。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探索了多元化、全过程、灵活机动考试方式,健全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推进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方式,初步探索了师范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5.主动求变,倾力探索和建构服务育人信息化新机制,全面推进师范院校高质量协调发展

(一)瞄准需求,深度合作,助推协同育人。一是邀请甘肃省教科所、重点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参与研制和审定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二是聘请省内外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教师200余人次,主讲相关课程、标准解读课程,与课程教学论教师共同主讲中学教材与教学设计等实践课程。三是聘请一线名师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主讲基础教育改革专题讲座100余场次,邀请200余名一线名师及150多个班级来校举办示范课,选派150余名教师深入到各中小学举办专题讲座或承担本科先修课程教学。四是依托“国培计划”项目,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作专题报告450场次。五是在省内外建成实践教学基地288个、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14个,其中3个基地被评选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1个基地被评为全国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选派8267名学生赴陇东南和新疆等地300多所学校支教实习,758名支教实习学生被新疆教育部门评为“优秀实习生”,28名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15名管理干部被评为“支教实习管理先进个人”,学校4次被评为“支教实习先进管理单位”。人民网、光明网等10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六是学校通过“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实习等多种方式面向甘南、临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习,达300多人次。七是与天水市教育部门、陇南市教育部门每年联合主办“全国基础教育暨精准扶贫论坛”系列活动,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来校讲学或上示范课130多场次。

(二)立足网络,混合支教,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借力互联网混合支教项目,投入40万元经费建成4间混合式支教远程教室,开展远程教育。二是选派外语、音乐、美术专业共计45名师生组成支教团队对口支教文县口头坝、桥头、梨坪、临江等4所中心小学。三是组织开展文县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培训班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共计2个班100名学员参加培训。四是2020年暑期组织开展通渭县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分计算机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3个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和中层管理干部1个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每班50名学员,共计200名。五是举办“全国基础教育暨精准脱贫讲坛”,为包括文县教育部门在内的天水、陇南、平凉、庆阳、定西等市200余名中小学教师观摩名师示范课、聆听专家专题报告提供了平台。六是邀请北京未名教育集团刘真诚、陈文胜、马国民3位学科首席讲师、高考指导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分别作了高考备考暨基础教育脱贫攻坚语文、数学、英语专场培训,通渭县及定西、陇南、天水各市县700余名中学骨干教师,及学校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线下现场培训,数百名本科生、研究生和陇东南中学教师参加了线上培训。

通过有序推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有效践行了办学理念向西向下看,与地方中小幼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创新,师资队伍和办学资源共享,本科、研究生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一体化,扩大了学生就业区域,近4000名师范生赴新疆就业创业;学校立足陇东南、服务全省、辐射全国,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多次实施“国培计划”,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举办教育精准扶贫培训活动,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对助推脱贫攻坚、提高陇东南基础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了天水、陇南、定西等市县教育部门领导、中学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并多次被人民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倾力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全面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助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素养转变、融合应用向转型发展转变,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是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今后,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超前谋划,顺势应变,群策群力,进一步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基于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互联网+高等教育”平台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着力创构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发展新格局,建成国内知名、西部一流、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陇东南地区乃至甘肃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和卓越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安涛  王文东  郭昭第  杨学良  谢斌)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

 

上一条:【中国教育新闻网】轮椅姑娘考证背后的励志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