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中国知名工程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李伯聪教授在办公楼605会议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和2018级本科生作了题为“关于工程、工程哲学和工程史”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文东主持。
李伯聪从为什么学历史、为什么学地理、为什么学科学、为什么学哲学谈起,依次提出了“寻根”“识家”“问天(客观规律)”“求道”的回答,并结合中国哲学相关知识,指出“哲学是反思:反思自己,反思世界”,引出了工程的概念。李伯聪认为,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中的“科学”是广义的科学,而狭义的科学是指三元论中所讨论的科学,并讨论了广义的工程与狭义的工程以及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区别与联系,深入地讲解了工程的要素,指出了工程、企业和产业的关系;谈到了工程哲学的兴起,分析三个不同的哲学分支学科——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强调工程哲学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梳理了工程哲学的探索和开创历程,探讨了关于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开端的三个问题。李伯聪提出,工程是跨学科研究的对象,应该把“工程研究”确立为一个跨学科、多学科研究领域。
王文东在总结时指出,中国正由工程大国走向工程强国,急需要有工程哲学的指导。面对当代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交叉融合的趋势,希望大家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多思考、多学习,深化对科学、技术和工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李伯聪,中国知名哲学家。中国科学院科技哲学博士点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资深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自然辩证法研究》常务主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人工论提纲》(1988年)、《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1999年)、《工程哲学引论》(2002年)等。
撰稿:秦启秀
审核:刘建军
编辑:黄亚珠
编审:罗文研